历史沿革
西北工业大学bet48365365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西安,成立于2003年5月,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无线电系,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航空武器控制、航空武器设计专业并入该系,1981年计算机专业迁出成立计算机学院,1984年遥感、遥控专业迁出成立365所。现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系、电子与信息工程系、系统与控制工程系、通信工程系和电子实验教学中心。
师资力量
学院在编正式教职工153人,其中专职教师121人(具有博士学位103人,海外博士8人),教授34人(博士生导师28人),副教授55人,实验技术16人,管理16人。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,国家教学名师1人,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,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,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,全国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人,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,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,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,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,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,宝钢优秀教师2人,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,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标兵1人,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,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,陕西省科技新星3人,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人。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,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,1个陕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,5个陕西省教学团队,4个教学名师工作室。
本科专业
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、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、通信工程、电磁场与无线技术5个本科专业。其中,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优先重点发展专业,电子信息工程是国防重点建设专业、陕西省名牌专业、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专业,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、国防重点建设专业、工信部重点专业、陕西省名牌专业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通信工程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、国防重点建设专业、工信部重点专业、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是国防紧缺专业。
学科设置
学院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电气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教育学、兵器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。在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兵器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设有博士后流动站。在电路与系统(国家重点学科)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(国防重点/特色学科)、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、物理电子学、航空电子综合技术(国防重点/特色学科)、信号与信息处理、通信与信息系统、系统工程(国防重点/特色学科)8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、硕士研究生;在电工理论与技术、生物医学工程、教育技术学3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。
人才培养
现有全日制学生2310人(留学生59人),其中博士研究生310人(博士留学生9人)、硕士研究生704人(硕士留学生30人)、本科生1296人(留学生22人)。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,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熟悉航空、航天、航海及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求,掌握先进电子信息理论和方法,把握学科前沿,促进学科交叉融合,满足工业化、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。
多年来,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高级技术人才,他们活跃在航空、航天、航海电子信息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岗位上,毕业学生供不应求,深受用人单位欢迎,相当一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科研院所、高校、国有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。
支撑平台
学院拥有6个重点实验室: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、空天电子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、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、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;3个研究中心:集成电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陕西省高可靠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工程中心、西安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中心;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:飞行器综合效能分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;3个创新中心:陕西省通用飞机协同创新中心、华为-西工大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中心、海格-西工大先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;3个教育实验中心:陕西省电子教学示范中心、西工大-中兴通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、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。除此之外,学院还是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武器系统专业分会、陕西省图象图形学学会挂靠单位,是陕西省电子学会、陕西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单位。
科研方向
◆ 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
主要开展大数据采集、处理、分析与挖掘,大规模图像/视频信息处理与智能分析,雷达成像与识别,信息融合与态势评估,神经信息与智能脑机接口,量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。
◆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
主要开展先进工艺半导体器件,大容量存储器,抗辐射集成电路,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,微纳传感器与智能微系统,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。
◆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
主要开展天线理论与技术,天线罩分析与设计,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,目标特性与隐身技术,微波电路与微波通信,微波成像技术,电磁兼容与对抗,新型电磁功能材料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。
◆ 系统工程与航空电子综合技术
主要开展系统分析、设计与集成,复杂系统建模与性能评估,火力与指挥控制,任务规划与作战飞行软件,航空电子系统总体优化设计,航空电子系统综合、仿真与测试,大系统理论、计算智能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。
◆ 信号与信息处理
主要开展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,声/语音/图像处理,数据压缩技术,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,全光信号处理,阵列信号处理,雷达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。
◆ 通信与信息系统
主要开展卫星导航与定位,通信与导航抗干扰,数据链组网,宽带无线通信,空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,信息网络安全,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。
研究特色与优势
学院以航空、航天、航海电子信息为特色,服务工业化、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,在航空电子综合系统,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,机载雷达和遥感信息获取、处理与传输,微波测试与计算,光电信息处理与测试,卫星导航与定位,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,通信信号处理与抗干扰,航空微纳传感器,专用集成电路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。重点开展“协同作战与指挥控制技术”、“无人系统与智能电子信息技术”、“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”、“宽带无线通信与数据链组网技术”、“雷达、天线与电磁场技术”、“航空航天先进遥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”、“高端电子器件与微系统设计”、“媒体认知计算与智能脑机接口”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
在飞行器天线与天线罩、电磁成像与微波测量、抗干扰导航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,在机载电子系统设计与综合、复杂武器大系统集成与分析方面处于国际先进,在高光谱图像处理、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前沿。
科研成果
“十二五”以来,学院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(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国家973(含军口973)计划、国家863(含国防863)计划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武器装备重点型号项目)、军队国防项目(国防基础科研计划、武器装备探索研究项目、武器装备预研项目、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)以及省部级和重要横向科研项目500项(千万级重大项目4项),年度科研经费持续增长,到款总额近2亿元。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,被SCI、EI、ISTP收录800余篇,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;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,授权发明专利或国防专利100余项。
学院深度参与了多型飞机、北斗卫星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制任务,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学院拥有国内高校中唯一能够系统地开展航空电子、火力控制理论研究、建模仿真、系统综合到测试评估的教学、科研和学术交流基地,培育了一个陕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,打造了一支优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。
合作交流
学院注重校企合作,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相关院所签订了多个全面合作协议,并建有西工大-中兴通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、华为-西工大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中心、海格-西工大先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校企联合教学与研究中心。
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,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,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,赴海外游学学生及来学院留学学生数量逐年上升。先后与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俄罗斯、日本、芬兰、澳大利亚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、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,并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联合进行科学研究、研究生培养和学生交流。
学院建立了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、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。近年来,举办国际会议5次,教师出国交流、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1000余人次,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短期讲学、交流200余人次。
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根,以育人为本,以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为抓手,以协同创新、国际化办学、制度完善和文化建设为重要举措,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,把握机遇,深化改革,为建成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。
也许学院发展的过去你来不及参与,但学院现在和未来的大门向你敞开!我们热诚邀请海内外电子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加盟学院,热情期盼各界朋友和校友来校参观、指导,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报考学院。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
邮编:710129
网址:http://www.533xh.com/